「英國為什麼再也沒有人使用魔法?」


    書本的第一頁,就提出了這個大哉問!我也好想問,為什麼魔法只存在於書本和電影裡,現實生活中就沒有真正的實務魔法師呢?光這一點,就讓人急於想看看書裡能提出什麼樣的解釋了。


    好了,問過這個問題後,馬上使人聯想到的是,如果有人真的會施魔法,那他是個善良的人便罷,若果他是個邪惡之徒,那麼魔法不就成了他逞私慾、荼毒黎民百姓的凶器了嗎?


    因此我想,這本《英倫魔法師》雖然說穿了根本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段19世紀初的英國魔法史,一個試圖喚回遙遠以前,那充滿了魔法氛圍的英國奇幻世界的精采嘗試,但是最主要還是藉著書中個性南轅北轍的兩位魔法師諾瑞爾和強納森史傳傑之間的恩怨,來闡述大能力到了誰的手中,會因為「人」的執念,而使魔法興盛或造成不可逆料後果的關係,總歸說起來,還是在探討「人性」。


    先出場的主角諾瑞爾實在是個討人厭的老先生。他以「振興英國魔法」這個使命合理化自己的惡劣行為,也說服自己能正確使用魔法幫助英國政府幹出一番豐功偉績。但是他個性上異乎常人的自私與怯懦,以及為達目的的不擇手段,卻反而捏熄了英國人學習魔法的希望,也犧牲掉某些人的幸福,這個人可說是非常卑鄙的。


然而諾瑞爾的怯懦,換個角度說也是種謹慎,他對於輕易開啟未知魔法道路的恐懼其來有自,不能完全說他的藏私百分之百錯誤。有時候,人一念之間的想法所引發的後續效應絕非當下所能完全掌控,這個世界的對錯是非,原本難說。


    像諾瑞爾如此防人如防賊,怕人沾了他的光,搶了他的功,但是他對於徒弟史傳傑的心理依賴卻意外違背他自己的初衷,可見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還是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就如貫穿全書的烏鴉王的預言般,一切早有定數,不過是照著劇本演一遍罷了。


    諾瑞爾跟史傳傑的師徒決裂是必然,因為以史傳傑的燥進與聰明,絕不可能在初窺魔法的門徑後就此故步自封。翅膀硬了,且迫於無奈,終於走上走火入魔之路,為自己招來厄運。其實這也就是一般人的通病,要是我站在那個抉擇點上,我可能也要一頭栽進去,義無反顧。


人的執念,搭配上魔法興衰的命定,直到書末的水到渠成,流暢合理。你會發現,作者雖然是在寫個天馬行空的奇幻故事,但是用編年的方式進行,簡直就掰得跟真實的事件一樣有憑有據,引經據典,真假歷史交錯。譬如說拿破崙的滑鐵盧失敗是栽在史傳傑的魔法之下;又譬如史傳傑的新著作跟珍奧斯汀的《艾瑪》同時放在書店銷售,都饒富趣味。所以即使全書真正有「魔法師施展魔法」的部分並不如預期的多,甚至幾乎都是在探討古代魔法的研究瓶頸上,難以突破,但是讀起來都不至氣悶,仍然可以有使人感到津津有味的魅力。


奇幻故事,當然少不了一些魔法元素,例如咒語、魔法書、精靈……等,這些元素在其他的奇幻小說裡並不陌生。可是最不一樣的是如前所提到的,故事背景就是發生在19世紀初的政府與民間裡,不像《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與現實世界一刀切開,「巫師」和「麻瓜」就是不同,因此即使作者對魔法師的角色和能力的描摹,甚至當時人們對魔法的觀感敘述,還都算合理,卻也難以完全自圓其說,有很多地方有待商榷。


再者,移山倒海、呼風喚雨這種魔法,應該是非常複雜且難度高才對吧?可是史傳傑反而能輕易辦到,卻唯獨對「召喚精靈」顯得束手無策。移山倒海的魔法,不就等於是跟大自然打交道嗎?其實我覺得這已經是歸咎到作者最後給的「魔法為什麼離開英國」的原因了,有點掰過頭的感覺。


書裡有提到「精靈國」,那麼想必應該不只一隻精靈吧?然而全書從頭到尾就只有一隻會強搶民女的壞精靈(薊冠毛銀髮紳士)而已,諾瑞爾與史傳傑能召喚到的就只有他,這就有點矛盾了。而既然魔法師能用咒語召喚精靈,精靈非來不可,這表示人類跟精靈之間必然有某種約束力,否則以精靈與生俱來的魔法和某些劣根性,人類還能生存嗎?作者讓精靈對史傳傑下惡咒,使我對這種約束力非常懷疑,也是不盡合理之處。


除了史傳傑和諾瑞爾,貫穿全書最重要的藏鏡人,也是最令我感興趣的部分,莫過於「烏鴉王」約翰‧厄司葛雷,這位統治人間、精靈國和陰間,在位300年的傳奇魔法師了。作者鋪陳這位大人物實在花了相當大的心力,使得他隱隱而成全書的中心,直至導向書末的高潮,非常非常精采。


遙想當年,烏鴉王的「王路」可通往天堂、地獄、議會諸廳等地,英國的鏡子、水坑和黑影都是道口,哇!多神奇的魔法世界啊!然而不論多麼風光,烏鴉王的時代終究要過去。千呼萬喚不出來,我認為是非常好的結局,更給了他超然的神聖立場。不過原本應該有磅礡史詩的架構,最後卻因此仍然落得只成為一段魔法逸聞的趣味,還是稍稍有點可惜的。尤其是烏鴉王為何離開乃至藏身,醞釀了全場,終於付之闕如,沒給答案。


800多頁的小說,就像作者形容英國的天氣,灰暗的天空飄著大雪,雪花靜悄悄地落在灰白的大地上,訴說著遙遠年代黑暗的魔法史,雖黑暗卻優美,引人入勝。翻到最後一頁,悵然若失,如果作者願意,這個故事相信她還可以繼續寫下去的──她留了許多伏筆。


但是幸而這次的魔法之旅是在意猶未盡的高潮中結束,不然我們又要忍受一次等待《哈利波特》的煎熬,喔!不要!還是這樣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傷心小棧 的頭像
    傷心小棧

    傷心小棧

    傷心小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