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蔡康永和鄭裕玲對影帝入圍者們開玩笑,輪到劉德華時,鄭裕玲先是一句「嗯……這位真是特別難安慰,」引發眾人一陣笑,接著她說:「人生嘛,不要太完美,有時候留一點小小的缺憾也不錯。」說得劉德華在台下苦笑。話說完,答案揭曉,果然他又落馬了。
我個人對鄭裕玲臨場的機智反應十分佩服,而且她說的確實是智慧之語──人生在世,不可能百面圓滿,多多少少有些未盡人意之處。由於有不完美,使得人有更向上追求的動力;也唯有不完美,才令我們更珍惜已經擁有的,從而有幸福之感。
然而那天典禮結束後,許多影迷相當為華仔抱屈,覺得他已經沒得獎了還要被如此消遣,兩位主持人的玩笑開得未免過頭,網路上罵聲隆隆。我看了心有所感:鄭裕玲的話語當然是典禮效果居多,無可厚非。不過好話一番也得聽者買帳,否則簡直無異於失言。
其實劉德華已經是世界藝壇的奇蹟,他是金氏紀錄上在電影裡當過最多次男主角的演員(100多次,第二名才50多次,而且恐怕將來永遠不會被超越),更是橫跨二十多年不敗的偶像藝人,直到現在都還聲勢不墜。但他就應該以此自滿了嗎?恐怕見仁見智。事實上他的努力有目共睹,不管我們是不是認同他實至名歸,最終他還是得到了金馬獎影帝,而且或許他另外又有新的想達成的目標。
每個人的立足點不同,自己審視自己或衡量別人得失的感覺更是會因時、因事而大有不同。個人辛酸個人知,人常常會因為達不到願望而嘆惜乃人之常情,只要不是習慣性的自我否定就好。有時候聽人埋怨個幾句,不外是種發洩而已,最好不要陡然用「哎喲,你這樣已經比別人好很多了好不好?」、「不要那麼不知足!」……之類的話語去教育人家;安慰不成,說不定惹人厭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簡單的道理誰不懂、誰不會去想呢?可是怎麼個比法?這年頭,街頭尚有凍死屍,我們是應該去跟那境遇最差的比,從此不求上進;還是去跟郭台銘郭董比,然後永遠認為自己很沒出息呢?相信這兩個極端都不是一般人會去實行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話,說來說去也就是某個時機點自我寬慰的覺悟,自發性的比較合適,用這去勸導別人,能被接受的恐怕不多,只是受勸者基於知道對方是好意不便反駁而已。
很多事情,不要說不臨到自己頭上不能體會箇中滋味,就算自己曾經經歷過,都還是會因為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而無法感同身受。
劉德華的成就當然是一般升斗小民所難以項背的,但是到了他那個位置,也只有更戮力往上爬,大部分人會解釋那是「傑出」,不會笑他「想不開」。我們會因為他已經拿到了金馬影帝,就對他說「反正你已經得過了,可以不要拍戲了,把機會都讓給別人」嗎?不但不太可能,喜歡他的,反而還會希望他多連莊幾次吧?
那麼,是不是也可以想想,對我們身邊的人多說一些勉勵與祝福的好話──「沒關係,下次會更好」、「加油,遲早是你的」,來取代酸葡萄式的諫言──「你已經夠幸運了」、「比你慘的多的是」呢?
相信同樣的出發點和意思,聽者的感覺與勸解的效果會有大大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