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一瞬之光」的總頁數剛好500頁,書本拿起來相當厚、相當沉重,原本我想這下不知要看到民國幾年了,可是當我看了沒幾頁之後,就深深被故事所吸引,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一口氣看完了。我想,在這一陣子看的書裡面,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比看「追風箏的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本書的故事內容大致是說一個從小超群卓越的38歲大型企業精英「橋田浩介」,遇上了一個從小飽受家暴摧殘的19歲少女「中平香折」,兩人分別背負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孤獨,從相遇到相知相惜,每個瞬間碰撞出的光芒,和這段過程中浩介的種種心理轉折與省思。全書充滿了生命哲理,令人動容。


        每個人的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和孤獨的角落,作者塑造出的男主角浩介即使完美到不行長得帥、體格壯、能力強、學識廣、收入高 (有點日本男人的自戀情結) ……,但正因為他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這樣順理成章,付出努力即水到渠成,所以他的孤獨就是喪失依靠別人的能力,他不懂得被人珍惜也就等於珍惜自己的道理。當到頭來發現付出半生的事業原來是一場背叛時,他的省思,也是生命中每個重生瞬間的豁然領悟。


        香折全然的弱勢,和浩介有如天堂與地獄的差距,勾起了浩介的好奇與心底深處溫柔的牽動,當他幫助了香折之後,已經不自覺地愛上了她,只是他深知兩人年齡的差距和可能不得不然的結果,所以將對香折的愛轉化為父執輩對晚輩的關懷。但是香折在自身如此痛苦的狀況下,還能看穿他的孤獨,試著給予他幫助,這份心意其實也是浩介決定照顧她一輩子最大的動力。兩個遙遙相望的靈魂的愛與感激,是人性中最純良的一面。


        常有人說:「被愛是幸福。」我卻始終認為有能力愛人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本書中說的:「不愛自己就無法愛別人。但是唯有愛對方比自己多,人才能真正愛自己。」這個觀點提供了我更深層的思考,也給予我相當的衝擊。我們是不是都具有捨棄自己,在對方身上成就真正自己的能力呢?


        本書除了探討人生之外,更對日本的經濟、企業文化和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有深刻的描寫,甚至是日、美之間的軍事關係都有精闢見解,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博學多聞,把一本小說寫得那麼豐富。


        不過話說回來,作者放了太多本身的知識和見解在裡面,又是以第一人稱寫作,無形中讓男主角變得太過偉大了。我想即使是日本最大企業體裡的精英,如果不是本科,也不可能會具備很完整的醫學背景的,偏偏浩介連外科和精神科的症狀和用藥(甚至英文藥名)都瞭如指掌,這就太過神話了。


        作者同時在書中闡述了很多他身為日本人的民族尊嚴對大和精神的孺慕,他甚至有點暗示反美與反歐的情緒。當然,每個國家的人或許都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此屬人之常情,這點我不予置評。但是他提到英國人民對黛安娜王妃過世的舉國悼念是「沒水準」,他說黛安娜「背叛了王室」,我可就不太同意了。英國人對黛妃的懷念並非是對階級制度的根深蒂固。黛妃雖然確實與人私通,但那是她的先生背叛她在先,事實上她的婚姻已經就是一場無愛的婚姻。日本也有王室,如果說王室不能背叛,那談到階級制度倒很有反諷的意味。


        作者在書中也放了大量有關日本男人的酒店生涯和浩介與女朋友瑠衣的性愛場面,也約略提到一些香折被強暴的情節,所以說本書是「情色小說」也不為過,只是不知道這可是日本一般未婚男女對「性」的正常態度?如果是的話,不知台灣目前的狀況也跟日本一樣嗎?如果也是,那我想我真的是落伍了。


        人跟人之間的相遇,原本出於命運的操弄。漫漫歲月、茫茫人海,能相遇就該值得珍惜。有些人幸運,有些人不,能把握和相愛的人相聚的每一分每一秒,那即使下一個瞬間人生就將結束,也就沒有遺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傷心小棧 的頭像
    傷心小棧

    傷心小棧

    傷心小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