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對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一個經典畫面印象深刻,那就是五位海軍陸戰隊員和一名海軍看護兵在硫磺島的一個山頭,豎起一面美國國旗的畫面。本片就是在演這個雕像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為Flags of Our Fathers,是根據詹姆斯布萊雷的暢銷書改編。詹姆斯的父親約翰布萊雷就是當年被認為的那位海軍看護兵,直到約翰去世前後,詹姆斯才由父親及當年其他生還口中,得知了這一段歷史的真相,所以他寫了這本書,詳細紀錄硫磺島戰役的整個過程,和這幅經典畫面不為人知的實情。


        多事情背後的真相,往往都是極其殘酷且羞恥的。我們所看到的英雄豎旗像,其實是第二面旗子,因為第一張豎旗像的底片曝光毀壞了。而豎第一面旗子的六位英雄,其實在豎完旗後的幾天之內,全數相繼陣亡。當時的戰爭情勢,美國國內的反戰聲浪已經高漲,戰爭經費嚴重短缺。為了要撐到戰勝,於是想到將這幅代表勝利的影像中存活的三位阿兵哥包裝成英雄,送回美國募款。這三位英雄即是約翰布萊雷(雷恩菲利浦飾演),傳令兵雷尼甘寧(傑西布萊德福特飾演),和一等兵艾拉海斯(亞當畢奇飾演)


        三位英雄回到美國後,當然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但是在他們心裡,卻不盡然覺得光榮,反而對死去的同袍有種深深的歉疚,甚至對一連串的募款行程,感到是種對世人的欺騙,因此內心都極其掙扎。然而三個人三種個性,雷尼頗能調整自我心態,並將之視為日後生活的跳板;艾拉卻從頭到尾受良心譴責,以致產生一連串的酗酒脫序行為;約翰則中庸內斂,雖然過程中數度回憶起戰爭時的慘烈狀況,但還算能清楚自己的任務,並鄉愿式地執行。


        當然,這段歷史,說穿了是場騙局。然而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進行。誰都想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是戰爭本身,就是人類一種莫名其妙自相殘殺的慘酷行為,在戰爭時,誰是英雄,誰是壞蛋,什麼是公理正義?除了戰勝之外,講這些根本都是狗屎。所以在每個歷史時刻,在當時的情況下,就是會發生某些如今看來不應該的事,我們在看待歷史事件的時候,其實應該考慮事件發生時的必需性,也許才會公道一些。


        因此,我是覺得艾拉很可以不必自責到最後讓自己一生落魄的地步,至少他也真的有豎過第二面國旗。雖然他死去的同袍,沒有得到像他這樣一時的榮譽及恩寵,但這並不是他的錯,他更應該代替他的戰友好好過自己的人生。不過話說回來,人的腦筋有時候就是會打結,道理說起來很容易,誰都懂,可是當事人卻總是會無法想開,這也算是人性的無奈了。


        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片子總帶點西部片的滄桑和簡單風格,這部片也頗有這味道。然而故事主軸雖簡單,卻因為人物很龐雜,加上穿插的敘事方式,剛開始說故事的人,跟後來描述故事的人不一樣,所以片子開始的一大段,總讓人迷迷糊糊,不管是人物和故事的脈絡都很紊亂,使人不耐,直到後段才慢慢理出頭緒。


        三位主角的表現,只能說平平。演艾拉亞當畢奇是比較突出的角色,但是我覺得他稍微over了,演得太過矯情,有些做作。至於演約翰雷恩菲利浦,戲份最多,卻演不出情緒及內心,只一直看到他那娃娃臉一號表情,也許他該跟他那分居中的奧斯卡影后老婆請教一下演技才是。


        其他參與的演員很多,但是戰爭片,戴上鋼盔,穿上野戰服,每個人都面目模糊起來,就像戲中眾多無名英雄一樣。我直到在戰艦要登陸時,聽到聲音才發現,啊!保羅沃克也有演!他演真正的豎旗英雄之一漢克。不過戰爭場面一開始,誰是誰,搞些什麼東東,又要費盡心力去辨識了,只剩搶灘的慘烈,人命的輕賤,和一幕幕流血、死亡的身歷其境─這部分戰爭實況的描述,倒是成功的。


        比較讓人感受深刻的部分,無疑是三位主角回國後接受歡迎的同時,看到如血的草莓果醬、看到重現豎旗的場面,彷彿又將自己拉回到硫磺島山頭,聽到同袍的呼救聲,連接起一串串戰爭情景的回憶。這種回憶是永生無法抹滅的夢魘,直到帶入棺木中。


        結尾的安排相當感人,一群豎旗的阿兵哥,被特准到海邊玩水嬉戲,鏡頭拉遠到海上的戰艦群。說穿了,都還是一群單純的年輕人,卻被迫捲入可怕的戰事中,能偷得片刻重現歡顏,恍如天堂,對照起將臨之死亡與日後生活之艱難,分外令人鼻酸。


        說本片是在揭歷史瘡疤,或是反英雄,我覺得倒不如說是還這些當年的無名英雄們一個公道,讓他們的英勇事蹟再次供後人瞻仰。這部電影就是這樣,觀賞的當時不怎麼樣,左思右想起來反而興味無窮,很複雜,一言難盡,那就說到這裡吧!


 


私人評分:82(滿分1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傷心小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